(资料图片)
对普通人来说,特医食品这个词语可能略显陌生。特医食品全称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,是为特殊群体提供营养的。然而记者调查发现,特医食品市场存在种种问题:医院药房里找不到特医食品的踪迹,线下药店可供选择的品种寥寥无几,还有一些不良商家试图“鱼目混珠”。(据《北京晚报》)
在医疗界,特医食品被称为特殊人群的“续命粮”。对于蛋白过敏的婴幼儿,有肠胃功能问题的老年人,罕见病、肿瘤患者以及术后康复等特殊群体,特医食品能提供他们所需的营养,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,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,与药品共同辅助疾病治疗,可有效缩短治疗周期,降低治疗费用,加快人体机能恢复。
专业文章曾这样介绍:在临床上,一些病人没有因疾病而死,却死于“饥饿”。尤其是经历了大型手术的病人,有的人在术后体重直线下滑,长期处于贫血状态,很难恢复,而究其原因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吃的食物难以达到他们所需的营养需求。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广泛使用特医食品,制定了管理措施和相应标准,特医食品的临床应用已非常专业。使用特医食品不仅是康复手段,也是一种治疗手段。
目前在我国,特医食品仍然量少、价高、不好买。据了解,特医食品不属于药品,全国只有极少数医院在试点出售特医食品。需求者多数只能在电商平台搜索特医食品,但出现的一般是营养配方食品、营养冲剂、蛋白粉……部分商家还有意识地将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混为一谈,诱导消费者下单。
2016年,我国出台了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》;2017年4月,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了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,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制正式拉开帷幕。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建议,特医食品需要“三进”——进入医院药房销售、进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,这样才能让更多患者更容易、较便宜地获得特医食品。
特医食品虽不属于药品,却也不是普通食品,既然可为特殊人群“续命”,其与药品就没有多少实质差别,至少应早些进医院、进国家基本用药目录。有专家认为,特医食品一方面需要按照药品的方式做临床试验,另一方面应像药品一样在医院正常销售、在临床合理使用,从而有效保障特殊群体的生命健康。这些建议很有道理,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,采取必要措施,加快规范特医食品生产、使用的进程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