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数据
“扫码是为了点餐,为什么要获取我的通讯录?”
来源: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    时间:2023-06-22 16:39:28

近日,上海市网信办调查发现,某知名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订单,就能产生87条数据,截至今年3月,其累计产生的数据超过100亿条,其中涉及消费者姓名、电话、收货地址经度纬度等敏感个人信息达6.7亿条。

此外,多家餐饮企业存在频繁诱导索取用户手机号、诱导消费者提供精准位置信息、频繁弹窗诱导注册会员、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等问题。这些数据最终流向了哪里?谁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01

扫码点餐时

读取和收集个人信息有必要吗?

不少使用过扫码点餐的人都会有相同的疑问:我扫码是为了点餐,为什么要知道我的通讯录、位置信息、消息通知权限甚至人脸识别信息?读取和收集这么多个人信息,真的有必要吗?

上海市网信办近日调查发现,某知名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订单,就能产生87条数据。除了姓名、地址等信息,还有不少表面上对个人没有明显危害却对相关行业具有市场调研、预判消费趋势等商业价值的信息,如消费记录、口味偏好、IP地址、手机型号等。

日常消费中,类似的现象频频出现。北京的杨女士经常在外面就餐,她表示,每次扫码点餐后,手机里要么就关注了某个公众号,要么就注册了一个会员。“我都不知道关注和注册了多少个了,取关后下次再去吃,一样的流程还得再走一遍。”‍

注册和关注后,可能当时不会有什么异样,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收到一些陌生的短信,涉及彩票、购房、买车等信息,在山西工作的王先生就不堪其扰。“经常收到短信,打开一看全是广告,我想注销都不知道怎么办。”‍

02

“狮子大开口”式收集用户信息

可能会催生出黑色产业链

扫码点餐行为的初衷是方便用户提高效率,可是一旦“狮子大开口”式收集用户信息,不仅增加了用户隐私外泄的风险,甚至还会催生出一些交易用户数据的黑色产业链。

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师资博士后高郦梅表示,App未做告知就收集用户个人信息,显然存在相关法律问题。“如果拒绝了收集个人信息的选项,但它会频繁出现弹窗想要获取信息,这也是诱导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。”

除了违规收集外,一些App过度收集现象也十分普遍。如何定义“过度”?高郦梅给出了解释:按照国家推荐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提示,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,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收集额外信息。

“当商家收集个人信息时,应当限制在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,可以理解为,收集的这部分信息是否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,也就是说,如果没有这些个人信息来参与,商品或者服务的功能就没办法实现。我们可以从处理目的的方向考察,他采取的是否是对我们用户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。”‍‍‍

03

对于安全度没有保障的微信公众号

消费者有权拒绝

“过度采、强制要、诱导取、违规用”,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,商家对消费者强制收集信息的做法是舍本逐末。

“公众号里有可能有‘钓鱼’的陷阱,对于各种安全度没有充分保障的微信公众号,消费者有权拒绝。商家要吸引回头客,不是靠强制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,而是靠货真价实的商品和服务。”

另据媒体报道,上海市将分阶段、分重点、分领域开展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,重点聚焦餐饮店、商超购物、房产中介、汽车4S店等8个社会关注度较高、个人信息被滥用和过度索取乱象突出的消费场景。

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介绍,自2021年以来,上海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案件144件,罚没款700多万元。刘俊海表示,处罚不是目的,规范操作行为才是根本,监管部门应当依法行使相关权力。

本文来源: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

记者丨江晓晨‍‍‍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